
根據這些研究結果,研究人員對在不使用較高調質溫度情況下能夠同時保持較高的養分利用率和獲得理想顆粒質量的多種可能方法進行了評估。
1、肉雞實驗
為了檢驗他們的假設,研究人員根據Ross 308肉雞主要營養成分的推薦水平,配制了小麥一大豆型肉雞開食料和肥育料。實驗所設置的處理組。調質溫度通過調整蒸汽流量來實現,并在調質機的出口處測量溫度。粉料的調質時間為30 s。顆粒粘附劑和水分作為敷面料加入到單螺旋式攪拌機內的粉料上。
所有日糧都使用一臺試驗用制粒機(180 kg/h)進行制粒,并配備一個口模圈(孔徑:3 mm,厚度:35 mm)。實驗共設6種日糧處理方式,每種處理設6個重復籠(8羽,籠),試驗肉雞自由采食。生產性能數據按籠統計。
顆粒耐久性指數(Pellet Durability Index,PDI)和顆粒硬度分別使用Holmen顆粒測試儀和StableMicro Systems結構分析儀(英國公司生產)進行測定。生產性能按籠統計。
2、實驗結果
在開食階段(第1~12天),肉雞飼喂采用60℃調質溫度生產的日糧,不管日糧中是否添加顆粒粘附劑和/或水分,其增重均高于飼喂用90℃調質溫度所生產(含或不含顆粒粘附劑)日糧的肉雞。調質溫度為60℃時,添加顆粒粘附劑和/或水分均不會影響肉雞的增重、采食量和料重比。
日糧調質溫度為90℃時,添加顆粒粘附劑的日糧比不添加的日糧,在肉雞增重、采食量和料重比上均有改善。飼喂采用90℃調質溫度且未加顆粒粘附劑所產日糧的肉雞,其料重比與飼喂用60℃調質溫度且不添加顆粒粘附劑或水分所產日糧的肉雞相似,但比飼喂其他日糧處理組的肉雞有較高的料重比。
整個試驗期(第1~35天),飼喂用不添加顆粒粘附劑且調質溫度為90℃所產日糧(T5)的肉雞,其增重比其他處理組的肉雞要低。日糧處理對肉雞的料重比沒有影響。
3、高溫、更好的顆粒耐久性指數
就開食料而言,當日糧中添加顆粒粘附劑和水分并以60℃調質溫度進行制粒時(T4),日糧顆粒的耐久性與添加顆粒粘附劑且采用90℃調質溫度生產的日糧(T6)相似,但高于其他各處理組的日糧。在調質溫度為60℃,單獨或與顆粒粘合劑聯合添加水分,日糧顆粒的PDI和硬度均高于添加或者不添加顆粒粘合劑的日糧。添加顆粒粘附劑并采用90℃調質溫度生產的開食料,顆粒硬度最高,其次為不添加顆粒粘附劑采用90℃調質溫度生產的日糧。
在肥育期日糧中,采用90℃調質溫度生產的日糧,不管是否添加顆粒粘附劑,其PDI和顆粒硬度均高于采用60℃調質溫度所生產的所有日糧。在采用60℃調質溫度生產的肥育期日糧中,與其他含或不含顆粒粘附劑的日糧相比,添加水分可提高顆粒的PDI。在采用60℃調質溫度生產的肥育期日糧中,與采用不添加顆粒粘附劑和水分方法生產的日糧相比,單獨或與顆粒粘附劑一起添加水分,均可以提高日糧顆粒的硬度。
4、高溫,低能水平
經測定,所有采用60℃調質溫度生產的開食料具有相同的表觀代謝能(AME)值。然而,調質溫度為90℃時,不管日糧是否添加顆粒粘附劑,所生產出的日糧AME均低于采用60℃調質溫度生產的日糧。肥育期日糧的氮和淀粉的表觀回腸消化率不受日糧生產時所采用處理方式的影響。
根據這些試驗結果,可以得出結論:高質量的顆粒在改善肉雞生長性能上的效果取決于調質溫度對日糧養分利用率的影響。采用60℃調質溫度生產的各組具有相同AME值的日糧,在制粒過程中通過單獨或聯合添加顆粒粘附劑或水分而實現的高質量顆粒,似乎不能進一步改善肉雞的生產性能。
可以肯定的是,在采用90℃調質溫度生產日糧時,再添加飼料粘附劑,與不添加飼料粘附劑的日糧相比,可以提高顆粒質量,從而抵消90℃調質溫度對日糧AME值的負面影響,進而可獲得較高的增重和采食量,改善飼料轉化率(FCR)。
肉雞可以利用較低的能量消耗采食低能量顆粒飼料。
5、結論
綜上所述,高溫調質對肉雞增重以及一定程度上對其采食量產生的不利影響,不僅僅限于開食階段,還可能出現在整個實驗階段,除非顆粒質量得到改善。本研究還表明,在不需要高溫調質的情況下,通過向粉料中添加顆粒粘附劑和/或水分,能夠獲得較高的顆粒質量。
(轉載請注明:富通新能源顆粒飼料機http://www.ac12313.com/kljslj/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