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日前,山東省首批10個綠色能源示范村鎮正式公布。這是山東省統籌規劃、因地制宜,積極探索可復制推廣的農村清潔用能新模式,扎實推進鄉村振興戰略和全面提升清潔取暖工作的重大舉措。歲末年初,大眾日報擷取首批10個綠色能源示范村鎮的亮點,以新聞回放形式向讀者展示,以期對全省廣大鄉村新能源利用和普及提供借鑒。
近日,山東省濱州市陽信縣溫店鎮獲評省綠色能源示范村鎮的消息在魯北大地不脛而走。
而在此前的“2019中國農村清潔取暖高峰論壇暨清潔取暖縣長論壇”上,陽信縣被授予中國北方農村清潔取暖典型模式示范基地——全國僅3個,成為北方地區清潔取暖的先行者和踐行者。
近年來,陽信縣委、縣政府按照“統籌規劃、因地制宜、清潔高效、注重實效”的原則,積極開發利用各種綠色能源,超前謀劃、高點定位、強力推進,委托中國農村能源行業協會編制了《陽信縣生物質清潔取暖總體規劃》,致力于三年打造全國首個農村清潔取暖示范縣。該縣充分利用本地牛糞、梨樹剪枝、廢棄木材、作物秸稈等資源優勢,探索實施了“
生物質顆粒燃料+專用爐具分散式取暖、生物質燃料+鍋爐機組分布式取暖、生物質熱電聯產集中供暖”三種農村清潔取暖模式,得到各級高度重視和社會廣泛認可。其中,生物質熱電聯產集中供暖的“主戰場”就在溫店鎮。
溫店鎮黨委書記劉海青對記者說:“溫店鎮生物質熱點聯產集中供暖主要依托陽信縣金緣生態科技集團有限公司熱電聯產清潔供熱項目,該項目以玉米芯等農作物秸稈為原料,提取農作物秸稈中的半纖維素生產糠醛、木糖,把生產廢渣作為鍋爐燃料生產高壓蒸汽,然后利用高壓蒸汽發電,最后利用余熱進行冬季供暖,實現生物質熱電聯產,擁有生物質熱電聯產專利技術。”

據介紹,2018年,溫店鎮按照陽信縣部署安排,全鎮共完成生物質清潔取暖3047戶。其中,通過金緣集團生物質熱電聯產清潔供熱完成14個村2713戶的農村居民供暖、15萬平方米工商戶和學校供暖以及10萬平方米冬季大棚蔬菜供暖;2個村334戶通過“生物質燃料+專用爐具”模式實現生物質分散式清潔取暖。2019年又完成分散式清潔取暖改造2642戶,全鎮冬季清潔取暖共計覆蓋56個村5521戶,實現了60%以上。預計到2020年年底可基本實現清潔取暖全覆蓋。
寒冬時節,記者走訪了幾個集中供暖村,住在如初春般溫暖的村居里,農戶紛紛豎起大拇指,孫扣村村民孫大爺高興地說:“有了這個集中供暖以后,家里不但比以前暖和了,還特別干凈,早上不用和以前一樣早起生爐子了,晚上也不用起床添煤了。”
不僅村民冬季供暖無憂,蔬菜也享受到了生物質供暖的福利。位于溫店鎮的禾怡園智慧農創產業園項目負責人激動地說:“真沒想到我的蔬菜大棚也能用上清潔供暖,通過采取集中供暖,大棚的陰面不用建設寬厚的墻體了,不僅節約了占地、提高了用地率,蔬菜的長勢和品質與普通大棚相比,也有很大的提升。”
據悉,除了生物質清潔取暖外,溫店鎮還特別注重風能和太陽能的開發利用工作,目前已有國電投和北控新能源兩家國有大型風電企業進駐該鎮,其中,國電投一、二期共26臺風機已全部實現并網發電,年可實現上網電量約11350萬千瓦時,可替代火電燃煤約47669噸。此外,國電投三期(12臺風機)和北控新能源一期(10臺風機)目前已開工建設,預計2020年8月可全部實現并網發電。
2019年,溫店鎮與上海立瀾自動化科技有限公司簽約建設“光伏小鎮”項目,項目計劃總投資1.2億元,采取租賃該鎮40個村926戶農戶屋頂的模式建設分布式光伏發電站,總裝機容量為13.51MW,目前已開工建設,預計2021年全部建成實現并網發電。
據劉海青介紹,從今年起,溫店鎮將以創建省綠色能源示范村鎮為契機,進一步強化工作措施,創新工作機制,在扎實推進綠色能源開發利用的同時,重點圍繞市場化運作、農林廢棄物回收利用體系和后期運維服務體系建設等方面繼續深入探索、強化實踐。
“河北農村及小城鎮人口約4000萬,涉及近1557萬戶家庭,是不折不扣的清潔取暖改造大省。目前,全省待改造的余量仍有800多萬戶。若全部按照‘煤改電’‘煤改氣’思路,以平均住房面積60平方米計算,折合電力需求6000萬千瓦、天然氣用量103億立方米,僅基建投資一項就分別達到4000億元、3000億元,資源需求量和改造投資量驚人。”在近日的一場行業會議上,河北省農村能源協會會長邊志敏算了這樣一筆賬,直指農村清潔取暖面臨的嚴峻態勢。
“煤改氣”“煤改電”無法滿足需求,誰來做替補?《河北省2019年農村地區冬季清潔取暖工作方案》提出,在推進以氣定改、以電定改的同時,繼續抓好潔凈煤兜底;在不具備改氣改電條件和暫未實施清潔取暖的地區,推廣潔凈煤和新型爐具,把污染排放降到最低。根據目標,今冬河北全省潔凈煤取暖將覆蓋511.92萬戶,保供潔凈型煤、蘭炭、優質無煙煤等765.07萬噸。由此不難看出,煤炭仍是取暖的主力之一。
采暖季現已過半,潔凈煤取暖推廣情況如何?用戶反響好不好?帶著這些問題,記者日前探訪了河北承德、定州等地。
有的反映“除了暖和,燒水、炒菜也很方便,還耐燒”,有的則反映“燒著無煙煤,爐子周圍一圈卻滿是爐灰”
2019年12月下旬,在承德市圍場縣海字村,記者隨機走進村口一戶人家,主人朱景軍正在給采暖爐封火。“中午一上太陽,要是再燒爐子,屋里熱得待不住人。先把爐子關上,傍晚再添一次煤,一晚上溫度都能保持20多度。100多平方米的屋子,一天加2次,總共5斤煤左右,差不多就夠用。”
院子一角,堆放著一袋袋包裝好的煤球。不同于大塊散煤,這些煤球呈橢圓形,乒乓球大小,包裝袋上寫著“兗礦藍天環保潔凈煤”的字樣,并標出了多項煤質參數——發熱量>20.9MJ/kg、揮發分>12%、含硫量≤0.75%……“今年是村里統一買煤、統一配套爐具。用起來的確干凈,你看這些瓷磚,快兩個月沒擦了,還是很干凈。”朱景軍指著采暖爐四周的白色墻面說。
在北距海子村15公里的廣字村,村民劉學林也是最早使用潔凈煤的用戶之一。劉學林打開他家的爐膛,火苗“呼呼”躥了上來:“這種煤好點,一張報紙就能點著一個爐子。除了暖和,燒水、炒菜也很方便,還耐燒。”
但“干凈、好燒”并非村民的一致感受。在緊挨著劉學林家的另一戶村民家中,記者看到煙囪冒出陣陣黑煙,在藍天白云的映襯下格外顯眼。燒的同樣是潔凈煤,為什么會出現這種情況?走進農家小院,記者發現,雖也在使用潔凈煤,但這戶人家配套的專用爐具卻被閑置在院子角落,連包裝都沒有拆。“我們此前買的爐子還沒用多久,想等等再換。新爐子是村里統一配的,反正有補貼,自己也沒花錢。”
據了解,因為成分不同,煤質差異很大,我國煤炭大致可分為10大類,各類煤炭都有自己的特性,用途不同,利用方式也各異,潔凈煤的使用也是如此。“好馬配好鞍”,只有在使用配套專用爐具的前提下,潔凈煤清潔、高效的特性才能得到充分發揮。
但記者走訪發現,上述“用著新爐具、燒著劣質煤”的錯配現象在多地密集出現。更有甚者,部分村莊將潔凈煤擺放在顯眼位置,以備環保部門檢查,但實際使用的仍是價格便宜但污染嚴重的散煤。
與此同時,“燒著優質煤、用著舊爐具”的錯配現象也不在少數。例如,同在河北,距承德600公里的定州磚路鎮岸下村村民便遇到了這樣的問題。在一位燒無煙煤的吳姓村民家中,記者打開爐膛,肉眼幾乎看不到火苗,但爐子周圍一圈卻滿是爐灰。“以前一天加兩次煤,火旺得很,屋里溫度起碼有20多度。現在這種煤不容易點,一天至少添3次,稍微晚了火還會滅,屋里有15度就不錯了,還不如過去的渣滓塊。”該村民稱,村里要求統一使用無煙煤,燃料換了,爐子卻沒有改。
記者在走訪中發現,村民“不愿用”潔凈煤取暖的現象普遍存在。
“煤的揮發分、含硫量、熱值到底是多少?究竟需要廠家對應提供哪種爐具?連基本參數都給不了,招標而來的爐具怎么可能匹配?”
用戶反響不一,潔凈煤取暖到底行不行?
在中國煤炭加工利用協會理事長張紹強看來,技術過不過關、環保達不達標,是區分劣煤與好煤的首要標準。“我們所說的好煤,主要包括蘭炭、無煙煤、改性潔凈型煤等品種。從技術角度看,排放至少比過去降低80%以上,且技術水平仍在提升,實現高效燃燒、清潔排放沒有問題。但清潔煤本質還是煤,無論哪種好煤,必須配套適當的爐具才能真正發揮效果。”張紹強坦言,問題就出在了“配套”環節。
據介紹,目前各地在推廣潔凈煤的過程中,爐具通常由當地政府負責招標采購,然后免費發放或者以低價銷售給用戶。“不配套”問題首先出現在招標環節。
一位爐具行業資深人士向記者展示了河北多地的招標文件,均對爐具有全面而細致的要求,具體內容包括技術實力、供貨能力、供貨時間、售后服務及價格等。相比之下,文件對煤的描述,多采用“清潔煤”等簡要說法,一筆帶過,鮮有具體參數。“先明確煤的問題,選用何種爐具才有據可依。但煤的揮發分、含硫量、熱值到底是多少?究竟需要廠家對應提供哪種爐具?連基本參數都給不了,招標而來的爐具怎么可能匹配?”
一位不愿具名的爐具企業人士也稱,“不配套”不僅讓老百姓有意見,也給企業帶來了困惑。“在投標前,我們多方打聽,才能了解當地到底用什么煤。否則就算中標,自己都不知道該提供哪款爐具。因為一組專用爐型燒一組煤,這是最科學的。誰要是說自己的爐子什么煤都能燒,那絕對是不現實的。”
上述行業人士進一步指出,即便是中標爐具,主管部門也存在把關不嚴、工作不細的問題。“過去,招標中有一個測試環節。就是把不同的爐子拿到現場燒同一種煤,然后通過第三方檢測得出權威結果。但是現在地方政府為了省事、省時,往往省略了這個非常重要的環節。我認為,招標不能只靠專家組打打分,更需要實實在在的檢測,這樣才能知道爐具和燃料是否匹配。”
除了爐具,潔凈煤本身也存在質量起伏。一份由北京化工大學、中國農村能源行業協會民用清潔爐具專委會等機構聯合發布的《北方典型地區農村居民冬季取暖研究報告》(下稱《報告》)顯示,當前各地普遍存在燃煤品質參差不齊、地方政府品控力度不一的現象。例如,部分地區的型煤產品灰分過大、熱值非常低,與用戶反映的點火難、不耐燒情況吻合。“究竟什么樣的煤才算清潔,國家層面尚無統一標準。清潔煤的概念、邊界,不是地方政府一方說了算。”張紹強稱。
“面對時間緊、任務重、趕工期等現實,有的爐具企業沒有多余的加工能力,便采取外包加工的辦法,質量如何保證?”
在招標環節進行源頭把控,是實現“好煤配好爐”的前提,各地政府對此也已有所行動,但實際效果卻不盡如人意。
記者了解到,去年8月,河北省曾以“內部明電”的形式,發布了一份特急文件——《河北省2019年采暖季潔凈煤及型煤配套爐具保供方案》。針對爐具供應,《方案》提出,2019年6月底前完成對2016年省統一組織采購入圍的40家型煤爐具企業的摸底,確認現有生產企業截至10月底的供貨能力,在此基礎上啟動補充招標工作。
“我們是2016年最早入圍的一批,當時要得特別急,中標企業紛紛加班加點供貨。但‘煤改氣’‘煤改電’政策一出,潔凈煤取暖停滯,爐具供應也隨之叫停。中標企業有的被迫改行、有的勉強支撐,有的實在沒辦法,把爐子直接拿去賣廢鐵了。現在又把我們召回去,與當年情況類似,2019年又爆發了前所未有的供不應求,幾乎所有廠家都在忙碌。但幾年過去了,技術水平、使用環境、推廣條件都發生了變化,卻依然在沿用當初的標準,這真的合理嗎?”石家莊春燕采暖設備有限公司董事長李風林提出疑問。
對此,記者致函河北省發改委,但截至發稿,仍未收到回復。
“招標時間短,一旦中標,主管部門往往就派人到企業督戰、推進。前幾年就是這樣,這個采暖季又出現了這種局面。面對時間緊、任務重、趕工期等現實,有的爐具企業沒有多余的加工能力,便采取外包加工的辦法,質量如何保證?重產量、輕質量,企業哪里還能潛心研究技術?這樣的惡性循環,讓企業本身深受其害,長遠來看還會影響用戶,甚至整個行業。”中國農村能源行業協會民用清潔爐具專委會主任郝芳洲對此表達了擔憂。
對此,《報告》建議完善現有招標流程。政府應制定科學的招標采購、補貼與評估機制,保障企業服務質量及用戶利益。在招標階段,建立招標專家組評價指標體系,從產品的質量、價格及售后服務等方面綜合評價,避免低價惡性競爭。在交付階段,政府也應盡量避免拖欠企業款項,避免資金墊付第三方介入擾亂市場,影響企業的技術創新積極性。在此基礎上,通過后追蹤評估和問責機制,督促與激勵企業建設售后服務體系,提高售后服務質量,做好過程跟蹤記錄,建立檔案、問責等制度。
潔凈煤取暖已經大面積鋪開,但這只是一個好的開始,要把好事做好、做實,還有一系列問題亟待解決。
評論:潔凈煤取暖,煤和爐不能脫節
文丨中國能源報評論員
堅持從實際出發,多措并舉,宜電則電、宜氣則氣、宜煤則煤、宜熱則熱——在北方清潔取暖“四宜”原則中,煤炭占據一席之地,與氣、電一道,共同承擔著改善大氣環境質量、確保群眾溫暖過冬的重任。不過,區別于過去的劣質散煤,現在要推廣的是無煙煤、蘭炭、潔凈型煤等優質“好煤”。
從技術角度來看,經過改性加工,“潔凈煤”的揮發分、含硫量等主要質量指標均有改善。只要與適當的爐具匹配使用,燃燒時無煙、無味、無塵,潔凈煤取暖即可實現高效燃燒、清潔排放。從政策角度來看,早在2013年,國務院印發的《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就提出“鼓勵北方農村地區建設潔凈煤配送中心,推廣使用潔凈煤和型煤”。生態環境部、國家能源局等主管部門也已明確,對于不能通過清潔取暖替代散燒煤的偏遠山區等,可利用“潔凈煤+節能環保爐具”等方式替代散燒煤;對于已完成清潔取暖改造但尚未得到一個采暖季運行檢驗的,采取清潔煤兜底保障“雙保險”的方式。
具體到地方層面,潔凈煤取暖確有巨大需求。例如,今冬河北一地的覆蓋面就超過500萬戶,保供量不少于765萬噸;山東也提出,2019年力爭推廣潔凈型煤350萬噸的任務。技術可行、政策支持、需求旺盛,推廣應用卻問題重重。
潔凈煤取暖問題頻出,可追溯的原因很多。比如,潔凈煤發下去了,與之相配套的爐具卻遲遲不到位;政府花高價替用戶裝好新型爐具,爐膛里卻依然燒著劣質散煤,清潔取暖也就無從談起。“病灶”不一而足。但背后折射出的共性問題是,一些地方潔凈煤推廣效果不理想,與地方政府只急于完成散煤治理、冬季保供任務,而不注重實際成效有很大關系。在部分地區,因決策、執行時間有限,爐具招標工作匆忙開展,不但未能實現扎實推進,反而給用戶帶來不便,造成潔凈煤不好用的壞印象,不愿用。更有甚者,一些不合規的廠家趁虛而入,鉆了改造任務重、時間緊的空子,以掙快錢、吃補貼為目的,產品質量、售后服務根本無法保障。種種亂象之下,潔凈煤取暖效果難免大打折扣。
破除頑疾,關鍵在于對癥下藥、精準施策。
表面上看,潔凈煤取暖需求旺盛、用量可觀,但究竟選什么煤、用什么爐,實際主要是由地方政府拍板。換言之,政府替老百姓作了選擇,上面推什么、底下用什么。
既然如此,煤和爐的選擇均要有據可循。潔凈煤生產、供應要達到哪些指標參數,與之相配套的爐具應滿足哪些準入門檻,二者如何合理匹配才能發揮作用……在招標環節,這些都是事關潔凈煤取暖改造質量的關鍵問題,應該首先予以明確。嚴控質量,才能為老百姓選出真正的好煤、好爐,而不是一味追求改造數量。
農村地域遼闊,取暖用戶點多面廣,加之氣候、生活習慣、經濟水平等現實情況千差萬別,地方政府在決策時理應從實際出發,選擇真正符合當地需求的方案,并保障煤和爐的性能好、質量優、匹配合理。只有從源頭入手抓質量,確保燃料好、爐具好,才能減少后續相關問題的出現。
目前,北方仍有相當一部分地區暫無條件實施氣、電代煤。這意味著,至少在一段時期內,潔凈煤取暖仍有較大市場需求。群眾冷暖無小事,潔凈煤取暖改造只有率先把好質量關,嚴防埋下質量隱患,才能充分發揮好其在民生供暖中的兜底作用,也才能為行業自身生存和發展贏得更大空間。
2020年新年剛過,一場大范圍雨雪天氣就自西向東侵襲我國。這幾年每到這個時候,伴隨著治理霧霾、保衛藍天,清潔取暖都會成為熱門話題。
從2016年底開始,中央不斷加大清潔取暖支持力度,藍天保衛戰取得初步成效。然而由于經濟條件、基礎設施等方面的不足,農村清潔取暖成為一塊難啃的“硬骨頭”。
近日,中國農村能源行業協會民用清潔爐具專業委員會2019年會在京召開,來自全國能源領域的專家學者和企業代表圍繞“清潔取暖形式下的變局與破局”主題,積極為農村清潔取暖建言獻策。
形勢
——“煤改電”“煤改氣”是農村清潔取暖的主要技術路線,但存在著“政府補不起、企業擔不起、農戶用不起”等難題
2017年12月,國家十部委聯合發布《北方地區冬季清潔取暖規劃(2017-2021年)》;2018年6月,國務院發布《打贏藍天保衛戰三年行動計劃》。隨著政策的實施,清潔取暖已在行業內和百姓心中形成了高度共識。“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推進北方地區冬季清潔取暖是大事,關系到廣大人民群眾生活,是重大的民生工程。這些指示對我們行業和企業發展具有綱領性指導意義。”中國農村能源行業協會農村清潔取暖專家委員會主任郝芳洲說。
在政策指導下,中央和地方政府加大財政補貼力度,大力推進以“煤改氣”“煤改電”為主要措施的冬季清潔取暖行動,尤其是大城市周邊由于經濟基礎較好,推廣較為迅速,對治理霧霾、保衛藍天起到了重要作用。
然而從整體看,我國農村地區冬季取暖方式仍然多樣,傳統燃煤還是以散煤為主,各地爐具差別也很大。北京化工大學副教授薛春瑜和他的團隊近兩年在3個省共6個市進行了調研,對3000多戶居民開展問卷調查。他表示,目前農村地區的清潔取暖率在20%左右,距2021年的規劃目標60%仍有較大差距,已經發展到了一個瓶頸期。
“從調研看,農戶對燃料及爐具的選擇,是跟經濟水平掛鉤的,山區從采用薪柴到用粉煤、塊煤,之后用潔凈煤或生物制成品燃料,最后是電和氣,農戶會隨著經濟水平提高而沿著這條線改變自家燃料狀況、選用相應設備,目前農戶清潔取暖的改造意愿還主要依賴政策補貼。”薛春瑜說。
中國爐具網行政總監武亭在梳理相關政策文件后表示,從清潔取暖開始到現在,“煤改電”“煤改氣”一直是農村清潔取暖的主要技術路線,但存在著“政府補不起、企業擔不起、農戶用不起”的問題。而“潔凈煤 節能環保爐具”,仍被貼著“過渡性”“兜底性”的標簽,在實際推進中被“邊緣化”。
問題
——既要防污染又要保民生,缺乏手段導致“一刀切”去煤化,封爐禁煤、取暖中毒、低價競標等問題時有發生
會議回顧了過去幾個取暖季的情況,指出在“政策信號明確”“硬性指標、任務攤派和環保問責”的壓力下,各地推行“煤改氣”“煤改電”中出現了一些問題,如2017年出現了“氣荒”、居民用不起、甚至“無暖可取”等現象;2018年出現能源供應不足、基礎設施不完善、改造使用成本高、財政補貼難持續等情況,“雙替代”進入瓶頸期。
“雖然中央在清潔取暖中一再強調宜電則電、宜氣則氣、宜煤則煤、宜熱則熱的‘四宜’原則,但在實際中部分地區還是存在不考慮當地實際搞‘一刀切’去煤化的現象。”武亭說。郝芳洲也表示,前段時間發生的山西洪洞縣“封爐禁煤”事件,就是個別地區只顧環保、不顧民生、暴力執法的結果。
在國務院常務會部署實施藍天保衛戰三年行動計劃時,明確提出確保北方地區群眾安全取暖過冬,著重加上了“安全”兩個字。河北省農村能源協會會長邊志敏表示,安全重于泰山,2019年在實施電氣代煤工作基礎上推進潔凈煤取暖兜底政策,河北全省涉及500多萬戶,“不論是行業還是企業,都要以高度的責任心完成這項民生工程。”
破題
——真正做到因地制宜,推動從“追求數量”進入“更側重質量”的階段,探索讓清潔取暖回歸市場的路徑
針對當前的問題和困局,行業內專家和企業代表各抒己見、出謀劃策。武亭提出,首先要算好“三筆賬”,即滾石上山的“環保賬”,農村清潔取暖排放標準不能一味求高;進退兩難的“經濟賬”,居民可承受是可持續發展的關鍵;因地制宜的“方法賬”,一切從農村實際出發,不壓硬指標,不搞“一刀切”。
郝芳洲表示要做好“宜”的文章,“我理解‘宜’就是因地制宜,要充分考慮當地資源稟賦和經濟能力,有條件的先上,沒條件的待具備條件后再上,最終人民群眾都能使用清潔能源,達到溫暖過冬的目的。”為此,他提出具體建議,即以縣級為單位作出規劃和年度實施計劃,精準落實到戶,重質量不求數量,根據農村實際適合集中的集中、適合分散的分散,不能搞“一刀切”。“除了氣、電之外,生物質和潔凈煤適配爐具依然是主力軍。農村清潔采暖決不能照搬城市模式。”郝芳洲說。
對于爐具行業的未來,相關企業保持了樂觀心態。老萬清潔供暖設備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邢立力表示,政府補貼不是長久之計,尤其是2021年后進入“后補貼時代”,未來還是要依靠市場,“大家只有干好自己的老本行,做好技術創新才是根本的正道。”
農村供熱采暖社會背景、現狀及能源需求量評價
農村清潔取暖要從實際出發,宜電則電,宜氣則氣,宜煤則煤,宜熱則熱,確保北方地區群眾安全取暖過冬,特別要強調的就是我們做的事是農村居民的事,不能按照城市管理的模式來管理,這是大家一定要在意的一件事情。
農村到底需要多少能源,特別是采暖是什么狀態?離城市其實是很遙遠的。在國務院發布的《鄉村振興戰略規劃(2018-2022)》文件,明確提出了大力發展太陽能、淺層地熱能、生物質能,在農村最容易取得的能源是太陽能、生物質能。
河北省遠離核心配電區域網絡,一定要按照農村的情況,2018年就明確了能生物質能,2019年實施電、氣的工作基礎上特別提出清潔煤取暖。農村采暖到底需要多少能源?需要根據實際情況。河北的氣候情況分三塊,嚴寒區張家口、承德采暖期6個月,秦皇島、唐山北部采暖期是5個月,唐山南、保定、廊坊、滄州、衡水、石家莊、邢臺、邯鄲采暖季是4個月。因為這個狀態采暖應該做相對應的安排。
采暖用煤量,隨著人民收入水平的提高,農村最便宜的煤熱值是4000-4300大卡左右,一噸大概300-400塊錢,爐子就跟著煤一塊賣,后來才進入到燒生物質,加塊的爐子燒煙煤。國家的政策一刀砍完,不讓燒煤了,我下去看看,造成了區域性混亂是實際情況。
按照國家現行的65%建筑節能標準,省內大部分農村房屋建筑能耗水平相當于城市1980年前后的狀態,房屋能耗水平100~120瓦/平米。省內大部分農村房屋建筑分散,規劃不到位,搞集中供熱受到限制;房屋室內凈空較高,在3.3~3.6米:墻體多為370毫米,門窗多為合金鋁、塑鋼門窗或木門窗,多數為單層玻璃;房屋能耗水平100~120瓦/平米,100平米需要輸入10千瓦,一個采暖季建筑供能需要25千克標煤/平米,100平米建筑需標煤量2.5噸,折合工業煤3.5噸。如此大量煤炭消耗,按照全省1557萬農戶計,每年需要煤炭新增5250萬噸。即使按照當前每戶冬季住房60平米計算,每戶輸入熱功率6千瓦,每戶用煤2.1噸,需要3150萬噸煤炭,折2250萬噸標煤。
河北省現在農民1500多萬戶,如果大家用電采暖,這是不可能供得出來的。天然氣也是一個天文數字,那么天然氣到底有多少?從公開的數字看,現在全國的天然氣產量2000億,今年實實在在的產出是1600多億。我們現在需要的大概是3000億,整個天然氣需求差1/3。所以用電也好,用氣也好,都是不現實的。
河北省資源狀況,生物質能的總量大概6000萬噸,能夠生物質能化利用的是1500萬噸,秸稈是1300萬噸,樹枝是200萬噸。這個數據合計到每一戶是一家一噸。所以想多用不現實,真的是沒有資源。
河北省農村2019~2020散煤治理完成情況,2019總計劃數近2000萬戶,電代煤氣代煤等完成535多萬戶,省完成農戶總數735萬戶,全省剩余農戶總數近800萬戶。
清潔采暖目前遇到的問題,全省若想完成煤改電、煤改氣,前期輸配電力、燃氣管網投資過大,社會難以為繼:按照全省剩余的822萬農戶,且冬季住房60平米計,每戶輸入能量6千瓦,折成電力需要6000萬千瓦、折天然氣103億立方米,完成這些資源的輸送需要基建投資,電力新增4000億人民幣、燃氣網新增3000億人民幣。如此驚人的電力與天然氣資源需求量和輸配基建投資量巨大,即使燃用煤炭這一最低價格的能源形式也需要1644萬噸,83萬輛次的運輸能力,經濟社會難以承受。
部分農戶感到無力承擔清潔采暖的成本。扣除政府補貼后,仍需農戶比過去多拿出1000多元,沒有政府補貼約有30%的農戶感到無力承擔清潔采暖的成本,為散煤復燃提供了條件。
長期補貼政府補不起。當前河北清潔型煤售價1100~1500元/噸,各級政府補助500元/噸,需要政府每年拿出100億元。即使燃型煤這一較低價格的采暖方式,靠政府長期補助也是不現實的做法
基于河北省遇到的能源資源、社會消費能力、政府補貼能力等約束,北方鄉村采暖能源利用,需充分考慮六項能力。一是能源資源稟賦能力;二是能源資源輸配能力;三是大氣環境承載能力;四是社會消費承受能力;五是政府補貼持續能力;六是能源安全保障能力。單一能源品種無一能夠滿足這六個能力。生物質能、太陽能、淺層地熱能可生能源成為必選項之一。
河北省采暖技術模式
技術模式上,就地取能、就地利用;充分考慮“生物質能+太陽能”的可能性,這種模式首先考慮建筑外保溫,然后是太陽能主動集熱,然后加生物質能。生物質作為應急,換個角度來看,沒有太陽能的只能用生物質。生物質資源各地的情況都不太一致,但是他基本在一定范圍之內,生物質資源的實際產能量與收集量比例在1:0.7。
河北省可再生能源供熱采暖,太陽能+,目前已示范1000多處,遍及11城市,2018-2019棟在河北的東西南北中集中連片5個村,新增加熱風1000戶。
關于外圍墻保溫,河北農村的房子都是普通的,要我們做60或者80毫米的保溫層。一個100平米建筑需要250~300平米保溫材料,每平米大概60~70塊錢,需要2萬多塊錢。
生物質能加太陽能采暖系統運行效果還是比較好,啟動時間在10月下旬~第二年4月上旬提前一個月供熱,滯后時段停熱,總供熱時間延長1個多月,四季供熱水,節電、節氣等常規能源50%以上,適用于民居、辦公樓、學校、敬老院、幼兒園等,單個供暖面積在60平米-2000平米。
太陽能供熱采暖技術經濟分析
現有的房子,一說太陽能,大家可能想的就是集熱器,實際也可以是被動的。太陽能+燃氣爐在東北使用的是比較普及了,被動的太陽一照,每一個家里面馬上就能獲得幾個千瓦的能量,他的投入是最少的。花個幾千塊錢,這個東西一下能獲得幾個千瓦,再加上生物質,這就夠了。這個事兒是花錢能夠解決長期的問題。
說一下花費情況,可再生清潔能源采暖效益是可觀的,節能在50%以上,采暖費用在10元/平米左右。每戶總費用在1000元之內,減煤代煤效果顯著。在較大面積使用時,可使用液體集熱設計;在100平米以下建筑使用時,更方便使用空氣集熱設計。對于村鎮市場裝配式太陽能暖廊以其性價比高,供能功率大,頗具競爭力,冬季保暖,夏季遮陽,在鄉鎮具有廣闊的潛在市場。生物質能+太陽能采暖綜合性能具有資源可持續,模式可復制,社會可運行,老鄉用得起四大優勢。在河北省相似氣候條件、能源資源條件下具有可借鑒性。
生物質爐具安全使用
只要使用含碳類燃料就會有一氧化碳中毒的可能,因此必須嚴加防范,正確使用爐具及其他燃燒器具。
1.帶水套爐具必須有安全防爆閥,使用時用戶不得私自拆裝;
2.帶水套爐具不得在臥室安裝,在與臥室相連接的房間安裝時,相連房間與臥室間必須封閉嚴密;
3.放置爐具的房間必須有透氣風斗;
4.煙囪一般安裝需達到4米或根據爐具要求設置高度。煙囪連接不得反裝,做到上節下部管口套住下節上部管口;
5.煙囪出口一定要設置風帽;
6.定期清除吸熱管及吸熱壁表面爐灰,防止堵塞煙道;
7.常壓爐不得帶壓運行;
8.冬季不用的爐具要放水,防止凍裂或點火時爆炸傷人。
生物質+太陽能供熱采暖技術思考
現階段比較成熟的做法:
1.堅持因地制宜、多能互補,解決低碳供熱、無煤供熱或減煤供熱、連續供熱,保障供熱采暖質量。環京津環省會用改電改氣,山區半山區用生物質壓塊+太陽能或型煤+太陽能,非人口密集的平原區用生物質顆粒爐+太陽能,為長期發展戰略解決能源供應不足問題。
2.堅持可再生能源為主,生物質能為保障,太陽能集熱面積與建筑面積比為:1:3到1:4。小城鎮主要生活用能是采暖用能,解決了采暖用能就解決了全年能耗的60%左右。緩解電力、燃氣的資源不足,解決資源輸配社會大規模投資問題;從根本上上解決煤炭問題。
3.在多種能源的選擇上,大中型系統首選生物質能(潔凈型煤)鍋爐+太陽能熱水系統,可再生能源供能保障率≥90%。其次是太陽能熱水+電熱或燃氣,小型戶用系統選用太陽能熱風+電直熱風,或生物質爐+太陽能暖廊,安裝使用靈活方便,系統節電率較高。
主要存在的問題
1.行業自身宣傳不到位,特別是樣板工程的宣傳不到位,致使社會對生物質、太陽能光熱的高效率利用認識不足。對可再生能源的戰略地位認識不到位。
2.太陽能熱利用、生物質能利用新技術需要進一步開發,國外新技術需要消化吸收:集熱器可靠性需要進一步提高;建筑向陽立面有待開發;進一步增加樓層數,提高多能互補采暖技術適用范圍。
3.生物質能加工技術、燃燒減排技術需要進一步研究,成型設備的可靠性智能化水平有待提供。
4.生物質能源+太陽能的利用技術需要提高;系統的可靠性、經濟性需提高;系統的應用范圍需進一步拓展。
5.需要進一步規范管理,使這一新技術新產品保質、保量的建設推廣。
發展建議
1.加強行業自身宣傳,提高生物質能、太陽能光熱利用在經濟社會的知名度和迫切性。加強行業內部的協作,推動政策向可再生能源利用行業傾斜,充分落實《可再生能源法》。
2.開發新的能源和利用方法:比如太陽能春夏秋冬淺層地熱能儲能技術、生物質成型燃料低氮燃燒新技術;保證系統供熱的連續持續性,擴大生物質能等供熱技術的適用范圍,從生活用能向生產用能轉型發展。
3.因地制宜在不同條件的區域采用不同的輔助能源,優化各能源配比,降低回收時間。
4.進一步開展技術攻關,拓展生物質能+太陽能+淺層地熱能聯合供熱市場的使用空間。
5、由專業設計研究院所提供建筑一體化設計方案,匹配房屋結構的承重能力、優化集熱技術、保溫條件、及散熱終端,使工程既滿足安全采暖需求又節約投資。
6、科學合理設定招投標規則和指標,選拔合格企業承建工程,承擔售后服務,規避不良企業劣質工程攪局。
上一篇:陜西咸陽:使用生物質燃料等取暖 每戶補貼5600元
下一篇:造就新型木炭機發展的原因以及發展前景如何